发展历史
MediaWiki 最初是由科隆大学的学生及Magnus Manske这位程式开发员设计来编写维基百科的。而当时是使用以Perl基础的UseModWiki(被维基社群加上外号为”Phase I”),但後来於2002年1月25日转换至以PHP编写的新版本(”Phase Ⅱ”)。这个维基社群中是十分有名的,被称为 Magnus Manske Day。 在2002年中,这套软体被重新改写及增强,变为”Phase Ⅲ”,而后来的版本均以此为基础。自从2003年中开始,这套原来没有名字的软体被命名为”MediaWiki”及对外发布。而其他非维百科的计划亦可以使用MediaWiki作为他们自己的维基软件。 这个被命名为”MediaWiki”的维基引擎於2003年8月29日首次发布。这个发布的名字全称为MediaWiki-stable 20030829。 这个名字是为了呼应维基媒体基金会,即维基百科的主导组织而起的。但亦有批评者认为”MediaWiki”这名字与维基媒体的英文名字”Wikimedia”过于相似,容易使人混淆。
功能特性
Mediawiki 1.4 使用gzip 来压缩储存的文字,使得在储存文字时,可节省大约15%的空间。而这版本亦同时使用”block-compressed revisions”作为进一步的压缩,使得存取效率大为提升。
优点
- 经受过重量级应用的考验,功能丰富却架设简单.
- 全世界最大的wiki项目维基百科是使用mediawiki的成功范例,数据量、访问量都超级庞大
- mediawiki的功能非常丰富,支持多语言版本,充分满足知识站点的需要
- 运行环境要求很低,架设过程简洁,即使新手也可以迅速建立自己的站点
- 最大的wiki程序社区
- mediawiki是目前应用最广的wiki程序,数以万计的网站在使用它,很容易找到范例站点
- 有大量的热心参与人员参与研究,资料多,容易找到互相交流的朋友.
- 持续开发,程序特性功能不断完善,保证未来的支持
弱点
- 后台管理功能不是十分简单友善,仅通过简单的特殊页面完成这些功能,大部分系统设置是依靠配置文件而非直接界面设置
- 一般环境下,虽然内置部分缓冲机制优化运行,mediawiki的运行速度相对其他wiki程序要差很多。mediawiki的目标是为维基媒体项目服务,很多华丽的性能特征要在高端设备环境(多服务器,多数据库,反向缓冲squid服务器阵列,大量额外的PHP缓冲引擎)中才能体现.
- 在界面方面关注不够,导致外观美化的修改繁琐,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
系统特色
- 记录所有的改动版本,能方便的查阅历史更新记录,这使得开放性编辑成为可能。
- 可以自定义监视列表,针对监视指定页面的更改。
- 允许使用模板,方便对相同内容的重复使用、更新。
- 支持分类,并根据分类在不同的文章之间自动产生关联。
- 允许每个用户自行选择系统外观和用户脚本。
- 国际化较好的支持,对中文也有较好的支持(内置了多书写系统自动互转,中文实现了繁简和地区化转换)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JustNews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demo.wpcom.cn/justnews/353.html
评论列表(27条)
主题还不错就是有点贵


试试
good
88
@诗呓:8888
测试
测试评论
@9361:回复评论
@9361:再次回复
你好
啦啦
看起来不错
测试看看
测试评论
阿瑟东发送发
嘎嘎嘎
不错不错
111111111111111111111
哈哈
测试
@suobing:测试
CAONIMA
@qweasdzxc:sunzi
哈哈
ceshi
@kun2087:ceshia
@kun2087:hahahahaha